有元朝这个朝代吗 元朝之后是什么朝代

网友提问:

元朝究竟是个怎么样的朝代?

优质回答:

首先认识一点,元朝和蒙古帝国是两码事。蒙古帝国分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和元朝五个帝国。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是其它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各汗国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后期隶属关系更是名存实亡。

元朝的历史功绩:

1.元朝时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国家在此一统,统一后,百姓免于战火。

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和宣政院,吐蕃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元朝是四大汗国的宗主国,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元朝的历史退步:

1.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在实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的同时,又对各民族上层进行了拉拢和联合,甚至给予他们许多特权。元朝的双重民族政策,是后期农民起义的主要矛盾。

2.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但元朝的经济以农牧为主,极力的打压商业贸易,相比于宋朝却是大有退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3.元代的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赋税过重。元朝差役,按里甲户等编派,差役极为繁重。元朝基本上沿袭辽金及南宋的传统,佃户的地位又有所下降。元代还存在着落后的驱口。他们另有户籍,称驱户、驱丁。非经放良或赎买,不能改籍。驱口作为奴隶制的残余形态,直到元朝灭亡才消失。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1578年—4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我”(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368年被新兴起的明朝逐出中原地区。另外,根据蒙古国2003年12月出版发行的五卷本《蒙古国通史》,这段时间也是蒙古国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元朝历史

大蒙古国(1481-1953)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资格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时,在合州城下去世,军队于是东还。

初期(1260-1294)

元朝建立

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结果导致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与蒙古本土(起初还包括承认忽必烈汗位的伊儿汗国,但在忽必烈去世后也独立了)。大蒙古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是中国第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朝代,之前各朝的“大”字均为尊称。[1] 这是蒙古国家由世界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之前对中原的统治是掠夺性的殖民地式统治,只有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统一中国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统一全中国。

之后,元军曾入侵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日本以及爪哇(今属印尼),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中期(1294-约1345)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后期(约1345-1368)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北迁(1368-1388)

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元惠宗在明军的追击下逃离大都来到上都,随后又逃到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并组织反抗,失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继续北逃至漠北,并多次与明军交战。北迁的元君臣一直沿用“大元”这个国号,史称北元,直到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元朝的统治

蒙古人在消灭南宋前,统治者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开始行汉法,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孔子,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元朝的官方思想。

然而由于元朝的覆盖面积太广,除中原地区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地方,不少中亚汗国君主以及蒙古王室成员都不满忽必烈行汉法的举动,故忽必烈的汉法也施行得不彻底,而忽必烈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因此汉法并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如科举制度终元朝也不过举行过约十届,而汉人取录的机会不但相当低,取录后也多授以不重要的官职。

元朝疆域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多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另外,元朝皇帝名义上同时又是作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的蒙古大汗,其汗国在名义上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因而其领土在某些时候被泛指为整个蒙古帝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曾一度囊括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域。不过,蒙古帝国实际上早在忽必烈时期已经分裂,各个汗国都已形成独立的国家,各自为政,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蒙古大汗所在的汗国的疆域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

军政机构

* 行政机构

o 中央机构

+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 尚书省,负责执行重要政令,不过有时废除。

+ 宣政院(总制院),负责佛教及吐蕃军政事务。

+ 枢密院,执掌军事。

+ 御史台,负责督察。

o 地方行政机构

+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 路

* 府

o 州

+ 县

* 军事机构

o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o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o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有关元朝的争议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由于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后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于中原(大都,即北京),同时管辖地也主要是现在的中国的疆域,因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正面的看法。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元朝时期包括整个蒙古统治的地区,故元朝及四大汗国当时均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上面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元朝(或称蒙元)是将中国南方代表中国正统的南宋地方政权灭亡,并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仅是指统治者来自汉族的中国或者中国内的地方政权,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蒙古族。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负面的看法。尤其因为他们认为元朝有歧视等级制度等政策。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从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开始,到1368年灭亡,总共经历了十一位皇帝,国祚传承有九十八年。元朝是由蒙古族所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大一统王朝。

元朝的建立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

元朝由蒙古族所建立,可以说是诞生于马背上的国家。元朝从蒙古国建立之初就不断地对外扩张,先后攻灭了辽、西夏、金、南宋等国家,同时经过三次西征,建立起来横跨亚欧大陆庞大无比的大一统帝国,在军事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政治

政治上,元朝首创了地方行省制度,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但却也实行了很多的弊政,比如籍没制、人殉、海禁等。元朝将公民分为四等,以保障蒙古贵族的权利,使得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苦,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经济

元朝畜牧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相比于之前的宋朝,元朝在农业方面就有所不如。元朝提倡商业,所以商品经济比较繁荣,同时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大量货物的流动也促进了元朝交通的发展。

四、文化

元朝文化以元曲和小说为代表,元朝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作品,孕育出了以关汉卿、马致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元曲作家。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以上,请大家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承上启下的朝代!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元朝之后开启了很深的民族问题,突然一下,把汉人的气节逼到了极点,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是所有皇朝里最变态得一个。

元朝的行省制度有效的增加和巩固了中央集权,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受惠于这种制度。

元朝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世界是如此的辽阔,虽然和今天比起来,那个时候不知道有南极和美洲,但欧洲和非洲在那个时候就被认识到了,尤其是欧洲。

总之,对元朝的感觉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五味杂陈,到底是蒙古人侵略了我们?还是元朝征服过世界。两种不同的认识和出发点,带来的感觉南辕北辙。

版权声明